4月15日,暮春時節的清晨飄灑著矇矇細雨,有著32戶人家的新都區新民鎮九堰村韓家院子被青翠的農田和綠樹環抱,空氣里瀰漫著清新的泥土味,夾雜著細雨隨著微風迎面吹來,升起的裊裊炊煙不一會兒就消散在了雨霧中。林盤內阡陌縱橫、溝渠環繞,路上不見枯枝落葉也沒有積水,塑料的分類垃圾桶整齊地擺在路邊……
  可一個多月前,韓家院子還是另一番模樣:房前院後堆滿生活垃圾,小徑上雜草叢生,溝渠里塞滿淤泥。“今年2月底,新都區農村院落環境整治工作開始,我到韓家院子宣傳發動,沒想到一來就碰了釘子。”村黨支部書記黃祖新回憶說,那時還真被難住了,但沒想到一次外出參觀和一個“刺兒頭”的帶頭,竟把大家幾十年的老習慣都給擰了過來。
  看著別人乾凈整潔的環境
  煙頭捏了一路硬是沒敢扔
  記者沿著小路來到韓博孝家的院門前時,他正在清掃院子里的落葉。“昨晚吹了風,今早又下雨,掉了一地的樹葉,趕快掃乾凈。”韓博孝就是黃祖新口中的“刺兒頭”。“垃圾還分類,一點都不方便”“一天到晚找不到事情做了,拿起掃把到處掃,還不如去打一下麻將”……黃祖新說,宣傳整治時部分村民不理解,尤其是韓博孝,平時就對公共事務不積極,愛說閑話,這次也不例外,反對聲最大。
  觀念傳統讓大家都有點抵觸情緒,各種質疑聲讓不善言辭的黃祖新有些為難,怎麼辦?他想起自己才到都江堰柳街鎮參觀了農村院落環境整治的先進典型,很有感觸,那選些村民代表去看一下,讓大家先轉變觀念?於是韓博孝和院委會成員組成了此次考察團。2月26日,一行人來到了柳街鎮紅雄社區方家坎院落參觀。“不管是自家院子還是林盤裡,都是乾乾凈凈、整整齊齊的,路上我抽了根煙,都不好意思丟地上,煙頭捏了一路,直到看見垃圾桶才丟的。”韓博孝笑著說。
  原定的參觀地還有另一個村子,可一行人迷路走錯了地方,這次意外插曲產生的效果卻讓黃祖新高興不已。“不是先進典型,但是比先進典型還要讓人受震動。”既是院委會成員也是韓博孝本家親戚的韓博春說,那個林盤的房子大部分是水泥瓦房,路也是土路,但到處都很乾凈,老百姓都自己打掃自己的院子。
  幾十年的垃圾都清出來了
  “這下眼睛都敞亮了”
  兩相比較,韓家大院全都是漂亮的小樓房,由村到院落以及穿插林盤的小道路全都是瀝青鋪就,下雨天也不會積水。可想想房前院後的環境,大家的優越感頓時煙消雲散。沒想到這次參觀讓一行人想法徹底轉變,回程路上大家都若有所思。這一幕幕都看在了黃祖新眼裡。沒過兩天,韓家大院環境整治的動員大會就召開了。“別個條件比不上我們,環境都整得這麼巴適,我也要把我那兒打掃乾凈。”會上韓博孝主動發言。
  村民一邊羡慕城裡面乾凈整潔,一邊還是仍然延續幾十年的老習慣,院外的小河邊、林盤深處、糞堆上……哪裡不顯眼垃圾就往哪裡堆。說到這裡,韓博孝頓了頓笑了起來,“其實說不顯眼是自欺欺人,這麼多年了這個林盤再也堆不下垃圾了。”
  開完動員會,韓博孝果然成為韓家大院第一個動手打掃的人。“刺兒頭”韓博孝都願意打掃了,韓家大院的人也都跟著動了起來。“我們按土地確權範圍,劃分了每家每戶打掃衛生的‘自留地’。”黃祖新說,一個多星期,32戶人家就都清掃乾凈了,整個韓家大院清出來的垃圾用加了一人高圍擋的小四輪拖了十幾車出來。“林盤裡幾十年沒打掃的垃圾都清出來了。”韓博孝說,看著乾凈整潔、煥然一新的韓家大院,大家開玩笑,“這下眼睛都敞亮了。”
  6個藍色塑料大桶
  村民自己商議決定放在哪兒
  從家家戶戶清掃“自留地”的垃圾開始,韓家大院的公共區域也悄然發生了變化。記者剛走進林盤就看到了兩個藍色塑料大桶,上面分別貼著“可回收”和“不可回收”。“韓家大院有6個這樣的桶,村民自己商議決定放在都方便扔垃圾的位置。”大院的保潔員鐘益鳳告訴記者,她每天早上7點左右把桶放在這些位置,不定時將垃圾分揀,可回收的送到離院子不遠處的廢品站,不可回收的送到垃圾池,晚上7點左右再將垃圾桶用小三輪車運回家裡保管。
  與此同時,記者在韓家大院中間的小廣場看到,“星級農戶”評比欄已經張貼出來,到這個月底,將由院委會成員和村民代表評出第一家星級農戶。“互相監督,哪家有沒有打掃,打掃得怎麼樣,大家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韓博春說,像韓博孝現在每天都把“自留地”打掃乾凈了的,就是要爭當“星級農戶”。
  黃祖新告訴記者,除了“星級農戶”的評比,整個九堰村還將進行“星級院落”的評比,以示範帶動、典型引領來促進群眾對院落整治的熱情,年底對錶現突出的優美院落將通過“一事一議”,從村公資金拿出10萬元進行獎勵,用於院落道路維修、溝渠硬化、改水改圈等。離開時,記者正好碰上4輛麵包車停在村口。原來鄰近的天星村聽說韓家大院整治好了,村主任郭庭蓉帶著30多個村民代表參觀來了。本報記者 李穎 攝影 劉陽  (原標題:“刺兒頭”也爭當“星級農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n55pnyi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