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85年曆史的三足紫銅銅鼎 申冉 攝銅鼎多年來一直在孫中山先生陵寢前的墓道上佇立 申冉 攝依然清晰可見的“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 申冉 攝
  中新網5月29日南京電(記者申冉通訊員程晨)“歷經侵華日軍的戰火、躲過了文化大革命的破壞。”29日,南京中山陵為了今年孫中山先生奉安85周年的紀念日,特意重修了1929年孫中山奉安大典上的一對仿古銅鼎,讓其再復當年的神采。
  據中山陵園管理局文物處處長聞慧斌介紹:1929年6月1日,奉安大典在中山陵隆重舉行。全國各地都捐獻了紀念物品,“這些物品有的當時就陳列在了陵寢墓道的392級臺階之間的平臺上。其中在第六層平臺,左右陳列著一對巨大的仿古銅鼎,上面刻有‘奉安大典’四個篆字。這對紫銅鑄造的銅鼎當時由上海特別市政府捐獻。”
  當天,在中山陵孫中山先生陵寢前,記者看到這對三足銅鼎,低調的佇立在陵墓前“凝望”前方。經歷了85年的歷史風霜,它們依舊顯得莊重肅穆,“身體”上的傷痕纍纍告訴人們它們經歷過的中華跌宕起伏。
  “在日軍侵占南京時,用鋼彈擊穿西側一隻(銅鼎)。留下了兩個很大的彈孔。據瞭解,在抗戰勝利後,曾在這座銅鼎旁豎有一塊說明牌,警示後人不要忘記日本侵略中國的這段歷史。”聞慧斌告訴記者,而在後來的文化大革命中,為避免銅鼎遭到破壞,中山陵園管理處將銅鼎放置木工房妥為保管,文革結束後,又放回原位。
  “從此之後,兩個銅鼎一直放在原位向公眾展示,經過30多年的風吹雨打,它們的三個足均有裂縫,北面的鼎足錯位50毫米,西面的鼎足一圈基本裂開,只有40毫米的聯結部。”聞慧斌介紹,為此,今年中山陵園管理局經專家多方論證後,用先進的焊接技術對銅鼎進行了搶救性修複,焊接後,對焊接部位進行化學作色處理,使焊接部位的顏色與銅鼎整體顏色保持一致。目前銅鼎已全部修好,且鼎足已完全複位。
  對於85周年奉安紀念的幾項重要紀念活動,孫中山紀念館的任青館長介紹:該館將從6月1日起在中山書院內展出民國前期重要歷史人物、盟會最早的成員之一古應芬先生的文獻史料,“此外,還有成書於1933年10月的《總理陵園小志》也在今年正式出版發行,全書近4萬字,介紹了中山陵園的往昔歷史和建園種種,是非常稀有的文獻資料。”(完)  (原標題:孫中山奉安85周年紀念 中山陵重修一對奉安銅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n55pnyiy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